当前位置

首页 > 周记字数 > 周记350字 > 实用的清明节周记模板7篇

实用的清明节周记模板7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9W 次

不经意间,一个星期已经结束了,这一小段时间里,我们一定有不少所感所惑吧,是时候好好地记录在周记中了。你所见过的周记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周记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清明节周记模板7篇

清明节周记 篇1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祭祖节日,而农历三月初三是我们本地壮族传统的拜山祭祖之日,每逢三月三或清明节,我都会和爸爸妈妈、还有家族里的大人、兄弟姐妹们到山上拜祭我们的老祖宗。

今年可特别了,清明节和农历三月初三竟然是同一天,这可是几十年一遇啊!怪不得这一天,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得忙碌起来,无论远近,都赶着回老家拜祭祖先。这天,一大早,我家的大人们就忙着杀鸡、煎鱼仔、煮腊肉、蒸五色花糯饭,我们小孩子也忙得不亦乐乎,帮大人准备上山拜祭的用品,所有的东西准备好了,我们就开始出发了。我提着沉甸甸的篮子,尽管一路上汗流浃背,但是还是坚持住了。到了祖宗的墓地后,大人开始铲草、培土、清洁墓碑,我和弟妹们去找枫树,把叶子摘下来,铺在墓碑前,用来垫祭品。接着,大人们点蜡烛、烧香、摆放祭品、倒酒、烧纸钱,我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插香、倒酒并在坟前鞠躬,希望祖宗保佑我学习进步、健康成长。整个下午,山上人潮汹涌,像是一次大型的春游活动,也像是一场特殊的家族聚会,这样热闹的场景,我还是头一次看到呢!

回老家过清明节收获不小:我知道了花糯米饭的黑色原来是枫树叶染成的,我第一次尝到茶油树长着的茶苞,我知道了这个时节老家地道的菜是“打菜包”,我也见到了久违的小伙伴,和她们在一起很开心,弥补了春节没能回老家的遗憾。同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拜祭祖宗、悼念祖先是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传统美德,要从小培养、从我做起。

清明节周记 篇2

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如今,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

厦门薄饼和寒食节有关

厦门薄饼又称春卷,全国各地的春卷做法都大同小异,但仅有闽南地区的传统春卷不经过油炸的。

民俗专家郭坤聪告 诉记者,这和古时候的寒食节有关系。寒食,顾名思义,就是不生火做饭,吃冷食。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但韩国、日本等国,至今仍 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因此厦门人在清明节吃“寒食”(薄饼)。到了唐朝,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寒食禁火习俗逐渐消失。而厦门的这一道传统小吃至 今还保留了这一古老的习俗,这也是全国少见的。

薄饼做法极其考究

在厦门,多数人都吃过薄饼,知道薄饼皮薄而柔韧,吃起来软绵醇香。记者特意请教了民俗专家范寿春,据他介绍,薄饼的做法极其考究,也很繁琐,它 必须在立春前后,各种新鲜时令蔬菜上市后才可以做成。最早的薄饼是用麦面烙制的薄饼做皮,选笋、豌豆、豆芽、粉丝、豆干、鱼、虾仁、肉丁、海蛎、红萝卜等 为主料,各种荤素菜料酌量搭配煎炒焖熟后,调入适量味精即成。盛放菜料的锅里要经常保持一定的汤汁和热度,吃时才有风味。

范寿春说,老厦门人卷薄饼时,一般喜欢在薄饼皮里放点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丝,或抹一点辣酱等,卷后趁热吃更有滋味。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预示着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还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

相关典故

关于薄饼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宋代同安的理学名宦蔡复一在外省署理总督时勤于政务,常废寝忘食,他有一个非常贤惠而又能干的妻子,看着丈夫平时读书辛苦茶饭不思没有胃口,饭菜总是热了再热,很是着急,于是她用麦子磨成粉制成皮,再把各样蔬菜各夹一些包在一起卷起来,让丈夫可以右手执笔,左手取食,十分方便,这也就是薄饼的原形了。

清明节周记 篇3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我们全家又相聚一起,上山去看外公。这一次除了爸爸、妈妈、舅舅还有我之外,舅妈和初一也一块儿去了。

来到外公的墓前,我给照片上的外公鞠了一躬,对初一说:“初一,照片上的人就是你爷爷,你给爷爷鞠个躬吧!”舅妈也对初一说:“初一,像戎戍哥哥一样,给爷爷鞠个躬吧!”可是,初一不知怎么的,非常不高兴,白了舅妈一眼,就跑了。

等大家都鞠完躬,我又过去对着外公的照片,连鞠了两个躬,第一个代表我自己,第二个代表初一。我在心里默默地对外公说:“外公,今天初一也来看你了。你看到了吗?他是不是很可爱呀?我告诉你,他还很健康又很聪明呢!只是他现在还不懂事,等他懂事了,他一定会像我一样,很认真地给你鞠躬的。”

我想,我的这一番话,在天堂的'外公一定会听到的。

清明节周记 篇4

今天是清明节,为了拜祭祖先,我跟我的爸爸我的妈妈回到老家,一路上阳光灿烂,春风暖暖,可是我的爸爸似乎不怎么开心,我也就不敢太那么乐呵。小心翼翼地跟着爸妈后面走,突然我的爸爸问我:“聪聪,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我摇摇头,我的爸爸给我讲开了:

古代的时候,人们就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着《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显而易见,清明节是因它所处的时令,在光照、气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来,皇帝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把这天叫做寒食节(也就是今天的清明节)。久而久之,清明节就成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说话间,不知不觉就到了爷爷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开满油菜花的田地里。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杨柳随着春风轻舞,偶尔有几只小鸟忽的一下飞走又忽的一下飞来,给寂静的墓地带来一丝活力……

来到墓旁,只见整个墓地杂草丛生,一块石头碑上刻着爷爷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时间,我算了一下,爷爷和奶奶年纪轻轻地就去世了,听我的爸爸讲爷爷奶奶都是十分勤劳善良的农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约来的钱都供给我的爸爸念书,自己有病了也舍不得看,当我的爸爸刚刚参加工作,日子刚刚好起来,本该享福了,却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变得沉闷起来,难怪杜牧在诗中说“路上行人欲断魂”,我的爸爸跟我的妈妈不声不响地拔着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着……虽然我没有见过爷爷奶奶,但是两行思念伤心的泪水还是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杂草清理干净了,我的爸爸点上了纸钱,红红的火焰映红了我的爸爸的脸,我的爸爸凝视着一张张寄托哀思的纸钱在火中发黄,卷起,变灰……脸颊上流下了不知是泪水还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爷爷奶奶磕了三个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给爷爷奶奶争气,不让他们的辛劳白费……

今年清明时节虽然没有雨纷纷,但是路上行人一样欲断魂……

清明节周记 篇5

转眼间,今年的清明节又到了,奶奶又该忙起来了。

早上,奶奶正在翻抽屉,嘴里还自言自语地说:“我前段时间买的纸钱呢?怎么这个时候找不到了,人家都为清明节准备好了。我倒还没呢,得快点 了。”翻箱倒柜捣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然后拼命地折了起来。我走过去问了一句:“奶奶,你这又折纸呢。”奶奶喊了一句:“什么折纸呀,这叫折元宝!你愿 意折就帮我折,不愿意就算了。”我当然是不愿意的,于是就坐在旁边看。奶奶的手倒也灵巧,这么多纸,该剪的剪,该折的折。一张张纸在她手里翻来覆去,一折 再折,变成了一个小巧玲珑的元宝。不一会儿,也就折完了。

然后,奶奶又把倒酒的小杯子找了出来,虽然很古老,但却别有一番韵味。小杯子是用来装酒的,奶奶说,那些酒是给逝去的祖先喝的。接着又去买香。 香是要烧的,元宝也是要烧的。那场景,烟雾缭绕,还很呛鼻。光烧纸钱还不够,还要准备很多好吃的东西去祭拜祖先,真麻烦!不过,该办的还得办。

现在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清明节的到来了。

清明节周记 篇6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就是古诗中的清明节。

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就去山上拜念先人,有的拿着袋子,有的拎着篮子,我手捧着鲜花,走在下过雨的山路上。山路经过雨水的冲洗,泥泞不堪,一深一浅,走得格外小心。一路上让我最喜欢的是:两旁长着郁郁葱葱,生命力旺盛的植物。有的叶子像一把“芭蕉扇”,有的全身趴伏着像蔓藤,有的像锯子一样茎上长满刺,还有的长得像羞含草……我们先来到爷爷的奶奶墓前,因为好久没来这里,杂草到处都是。

爷爷用刀把坟前杂草除净,这一除用半多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我和妈妈闲着没事,就抓着四周的竹子抽起竹芯。爷爷除完地上的杂草,又找来“芭蕉扇”把坟前摆台也扫干净,放上事先带来的水果、鲜花等,开始祭拜。拜完爷爷的奶奶,又去拜太公(也就是爷爷的爸爸)。我一边拜一边还悄悄的许愿:希望他们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我们相约明年清明还来。

这次清明节,让我不仅接触大自然,又锻炼身体,还对清明风俗有更多的解。

清明节周记 篇7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用祭品来祭奠自己过世的亲人和朋友

我也和我的好朋友张掖约好了,清明节一起去陵园为无名烈士扫墓。

清明节这天,我早早地就起床了,和张掖汇合后,拿出了各自的零花钱,来到山下的商店买了些祭品。我们放眼望去,山上的陵园里有许许多多的人正在扫墓:有些人在摆放贡品;有些人在焚烧祭品;还有一些人在燃放鞭炮……我和张掖正准备上山,可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我却没有闻到春天芬芳般的气息,而是有点呛人的味道。这时,我仰头一看山上青烟萦绕,原来是它在作怪搞得鬼。

我便对张掖说:“我们去把祭品退掉,换几棵松树种在烈士墓旁吧?这样即环保又方便。”张掖说:“的确,我也有这种想法,如果焚烧祭品和燃放鞭炮,不但污染环境还容易引发火灾。”我们换完松树,走在山上,处处都是乌烟瘴气,把我们呛得直咳嗽。

来到无名烈士的墓前,我和张掖先把这位烈士的墓培了培土、把墓碑擦了擦尘、又在烈士的墓旁种上了松树……

扫完墓,在回家的路上我想:现在的电脑不是万能的吗?说不定还有网上陵园呢!回到家后,我打开电脑,在电脑里搜了一下“网上陵园”。果不其然,还真搜到了。只要花点小钱和时间注册一下,就可以为自己过世的亲人和朋友,办一个网上坟墓。也可以像现实一样祭奠自己过世的亲人。这里的祭品不但应有尽有,而且还不用花钱呢!在这里祭奠不但环保,还节省时间。我想:日后大家能够到“网上陵园”去祭奠,即环保,又安全,还方便。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网上陵园”。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