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周记 > 高一周记 > 【精选】高一周记集锦五篇大纲

【精选】高一周记集锦五篇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9W 次

时间过得真快,一周又过去了,一周的经历,可以助长我们的阅历,不如趁现在好好写一篇周记。千万不能认为周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周记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高一周记集锦五篇

高一周记 篇1

今天是中秋节,透过窗户,我看见月亮从楼角慢慢上升,好像害羞的小姑娘,升到楼顶时,似乎胆大了,一下子跳了出来,顿时,月光洒满了大地。月光照在杜鹃花的叶子上,在地面就能看见影子。我呆呆的瞧着月亮,仿佛看见了正在砍桂花树的吴刚,美丽动人的嫦娥,活泼可爱的玉兔。你瞧,嫦娥姐姐正朝我笑呢。

我突然想起和爸爸赛诗的事,便请了妈妈做裁判,并给爸爸讲了比赛规则:每人只能说带有'月'字的诗,谁接不上就算谁输。

比赛正式开始了。我一马当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妈妈说:"不行,这首诗太简单,重背一首。"我只好背起了《拜新月》:"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爸爸说:"你只会背这种短诗,看我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不甘示弱,背起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背完,我还挑战的看了爸爸一眼。爸爸沉思了一会,还是一个字也没吐出,我得意极了,和妈妈一起数:"5、4、3、2、1,时间到。""天舒赢了。"妈妈宣布。我高兴的蹦起来,抬头看了看月亮,嫦娥姐姐仿佛在冲我笑,祝贺我取得胜利。

下次中秋节赏月时,一定还要来赛诗大会,我也一定要保持冠军这个称号!

高一周记 篇2

这一周是开学分班的第一周,我满怀着憧憬走进了高一·三班的教室,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我内心不禁有一些忐忑不安。我的班主任赵老师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老师,第一次返校的时候还有些不太适应这么严格的管理,但我是个适应能力很强的人,于是在第二次返校后我就逐渐适应了老师的管理风格。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上的第一节课是地理课,老师讲课讲得有声有色,我也听得有滋有味,一节课四十五分钟一转眼就过去了,随后上的几节课也都很有趣,这让我发现听课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当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不止一次的想象着我的高中生活,我渴望它是充满乐趣、充满欢声笑语的,但同时又担心它是枯燥乏味的、充满压力的。但通过第一天的学习我发现高中的生活是这两者的结合体,既是充满乐趣的,又是充满压力的。我认为高中的学习与初中的学习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高中主要是自主的学习,而初中则更多的是老师手把手的教学。另外,老师讲课的'速度也比初中明显加快了。因此,我认为尽快适应高中的自主学习方式和老师讲课的速度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刚刚融入一个新的集体时,我还跟同学、老师都不是很熟悉,因此我还是会经常怀念我们原来的班集体,怀念原来的同学,但是仅仅这一周过去之后,我发现原本陌生的面孔越发的熟悉起来,与同学也越来越聊得来了,我相信我的新班集体与我的原来的班集体比一定毫不逊色。

我相信在班主任、各位任课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的团结努力下,我们班级一定会在以后取得更大进步!

高一周记 篇3

挥手告别初中生活,我走进了全新的高中。

开学快五个星期了,我还有点不敢相信自己是高中生,可我真的坐在龙仙二中高一(2)班的课室里,听着老师多姿多彩的课,一切都在证明我就是高中生。

回想刚来军训的那一天,仿佛还在昨日。手里攥着龙仙二中的录取通知书,就在踏入校门的刹那间,我多想对着蓝天大喊“我又回来了”但我抑制住了内心的激动和窃喜。在心里默默地对校门说“今后三年又要和您朝夕相处,为了读高中,我和我爸的关系闹僵了,龙仙二中,我一定会在您的精心呵护下扬眉吐气的。”

“如果你考不上本A,别指望我会让你读大学”爸爸冰冷的声音似乎又在我的耳边回荡……

“考就考,三年之后,我会考个本A给你的”我毫不胆怯,坚定地在爸爸面前许下承诺。我不明白爸爸为什么固执地要我读技校。难道就是为了让我更快出来社会赚钱吗?可我的梦想是上大学呀!

想到三年之后,自己如果考不上本A的话,高中三年我就白读了。我不禁有些害怕。不过我也不怕,我永远相信老师说的“只要坚持不懈,一切皆有可能。”是的,我现在是高一,离高考还有三年。只要坚持自己的目标,我一定会圆自己的大学梦!

新认识的同学好奇地问我以前的学校是哪里的?我说“看到逸夫楼边的教学楼吗?我以前就是在那里读的,现在,来到了这栋雄伟的高中部教学楼。”初中的三年,我不懂事,整天只知道玩。到高听到,我的内心安静了不少,开始埋头做数学的练习题,开始在早读课上大声朗读英语;开始不在深夜里看小说,不在课堂上听自己喜欢的歌。只为了自己想上大学的梦想。

历经了初三那黑色的六月,我不再惧怕任何的问题,从退缩到面对,我已不是那个面对老师就会脸红的小姑娘,也不是那个面对问题,只会当缩头乌龟的人,那段日子历练了今天的我——不畏惧困难,自信的展示自我。我曾收到朋友的来信:“进了高中,回首初三那段紧张、艰难的日子。此时,我才发现,那些痛苦的历练,原来是一种幸福。”

或许,我做不到朋友那种把困难当作幸福的境界。但我相信,困难是我成长中心不可少的磨炼,才能造就今天的我,才能享受另一种“幸福”。

高中的生活像一场游戏,要我们亲自去闯关升级;高中的生活是一场激越的舞曲,需要我们昂首阔步尽显舞技,就一定能够笑得灿烂,笑得美丽!

高一周记 篇4

有一个小男孩,他的妈妈因为一次意外而失明,可他却每天推着妈妈去医院里的小花园散步,告诉妈妈眼前的美丽。他还每天拿着自己画的画放在妈妈面前,为妈妈说明画上内容。日复一日,经过小男孩的努力与积极的治疗,妈妈大脑里压迫视觉神经的血块消失了,妈妈再一次看到了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这不就是爱得奇迹吗?

说实话,我一直相信奇迹是存在的,但它不可能随随便便就降临在某个人的头上。老天爷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努力,他就会回报你多少,奇迹也是一样。

坚持下去,奇迹会发生的。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你差一点就能成功了,可是你就在这一点之前放弃了,成功的奇迹也就离你而去。可还记得去年世界杯上惊艳世人的哥斯达黎加?作为一个足球迷,我的的确确被这个小国家折服了,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支只打进过四次世界杯决赛圈的国家队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按常理说,能够进入决赛圈已属万幸,被冠上“鱼腩球队”“送分童子”的名字成为笑柄也是常有的事。可他们却靠着毅力与信念力克英格兰、意大利等传统豪强从“死亡之组”中脱颖而出,八分之一决赛更是凭借点球决胜踩着希腊晋级八强。只可惜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被最终的季军荷兰斩于马下。虽然被淘汰,但这已足够让他们带着自己用双脚拼下的奇迹跟球迷、国民的欢呼昂首回国。所以,在不能坚持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咬咬牙,奇迹一定会出现在你身边。就像从小镇里考上北大的贺舒婷,从一个本科上线三人的学校学生变成在未名湖畔笑看桃花开的北大学子,她的坚持,她的毅力,她的恒心造就了属于她的奇迹。

不要等待,奇迹不会自己送上门。

如今,高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座大山,翻过去了就是胜者。时常听到周围的同学抱怨自己成绩不理想,赶不上来,可我却发现他们也只是口头上说说,心理压根就没有意识到行动比话语更重要。上课该玩的玩、该睡的睡,作业该抄的抄、该逃的逃,总是幻想着高考这天奇迹出现,让自己能够考上重本。或许他们心里明白这不可能,但却始终不愿意付诸行动让梦想成为现实。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成为行动的巨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奇迹的眷顾。

富尔格姆说要承认奇迹,而陈书凯则说不要相信奇迹。其实二者并不矛盾,我们要相信奇迹的存在但不能奢望奇迹随时到来。只有在平时用付出的汗与泪去浇灌,奇迹之花才能常开不败,你需要时芬芳自来。

高一周记 篇5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中外,每一位成功者的掌声与鲜花的背后,都离不开无数日日夜夜辛勤积累。由此可见,刻苦学习是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

说到这里,为什么要刻苦学习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不断尝试才能收获成功!我国古代文学家韩愈曾留下这样一句警世名言:“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只有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及日常生活中的点点积累,你才有可能收获成功;反之,如果态度不端正,平常懒懒散散的,总是幻想着机会会从天而降,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那么就注定你一定不会取得成功的。

我国古代汉元帝的函相匡衡就是一个勤奋学习的好例子。汉朝时,少年的匡衡非常勤奋,但家里却一贫如洗,为了挣钱养家糊口,白天时,匡衡必须干很多的体力活儿,只有晚上才有时间看书学习。但是由于家里穷的缘故,实在是点不起油灯,只有在墙壁上凿开个小洞,借助隔壁邻家那透过来的微弱灯光,来把书本一一看完,最终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成为西汉时期著名的学者。这就是著名的“凿壁偷光”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勤奋的例子多不胜举!

而在我身边不乏许多勤奋的好例子。就拿今次期中考试来说,像我们班的陈小露同学平常的成绩还是中下游的,英语单元测验偶尔还有几次不合格的,但后来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认真听课及课后不断做习题练习,最终英语、语文、数学三科都拿到九十多分,一举超越其他同学,晋身班级前三名。所以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只有勤奋学习,你就一定会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一分耕坛只有一分收获,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刻苦认真学习,你就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赞助商

赞助商